“聊”出贫困户的脱贫信心——记民建会员邹敏的扶贫路

作者:王中兰、任欣    来源:江津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1-18

脱贫不仅是增加收入,还要精神脱贫、面貌脱贫。怎样把外部资助或外部的扶贫活动,转换成贫困农户的内源性动机?民建会员、恒丰银行重庆江津支行行长邹敏用自学的心理学知识为贫困群众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激发了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10月下旬,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金凤三组村民杨才祥家中,市人大代表、民建江津区委委员、综合支部主委、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津支行行长邹敏正给院坝里散养的几十只鸡喂饲料。杨才祥就是邹敏对口帮扶的贫困户。

“过去屋里穷,吃得很简单。现在不同了,家里一直都放着肉,想吃就自己做。”今年61岁的杨才祥和80岁的母亲共同居住,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3年多前,我刚认识老杨时,他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看到杨才祥自信的样子,邹敏感叹道。邹敏刚认识的杨才祥,由于家庭贫困、个子矮小,说话小声还表达不清,显得极不自信,在村里也没啥社交。

对口帮扶3年多来,尽管本职工作繁忙,邹敏总会挤出时间走访看望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一回回共同劳动中,正自学心理学的邹敏不断地为杨才祥加油鼓劲,帮他寻找致富门道。

去年,在与杨才祥一起劳动的过程中,邹敏了解到杨才祥饲养土鸡,主动帮他找销路。现在,销售土鸡已经成为了杨才祥家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

渐渐地,杨才祥改变了——在邹敏的帮助下,他养殖的土鸡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还种植了花椒等经济作物,很快就有了超过20000元的稳定年收入。

2018年,杨才祥脱贫了。

其实,摘掉贫困户帽子的不止杨才祥一人。三年来,在邹敏的带领下,她所负责的7户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她带领支行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捐赠扶贫专项基金18万元,筹集帮扶物资价值2万余元,协助对口帮扶的7户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

邹敏每到一家贫困户走访,离开时,邹敏还会自掏腰包给贫困户留下用于买饲料、农具、鸡鸭苗等千元左右的经费。

“你很厉害呀,听说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加油!”江津区先锋镇贫困户黎昌学的女儿患有精神类疾病,每次到他家中,邹敏都会坐下来,利用自学的心理学知识与黎昌学的女儿交谈,与她找到共情点、不断地夸奖她,让她自信快乐起来。

在邹敏的关心帮助下,黎昌学的女儿病情趋缓,在按时服药的基础上,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发病。

邹世才是全家唯一的劳动力,邹敏走访他家更频繁一些。前段时间,邹世才患病住院,邹敏又送去了住院费。

邹世才痊愈出院后,从家里走了半小时山路赶到镇上,再坐班车到江津城区,就为给邹敏送一筐土鸡蛋。

“家妹,你办公室干净,我脱鞋不?”站在邹敏办公室门前,邹世才问了一句。

“脱啥鞋,快进来!”那一刻,邹敏眼眶湿润了。对口帮扶这些年,她与贫困户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贫困户们的生活改善了,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邹敏说,这几年,脱贫政策越来越好,致富有了更多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个人力量所不及的。”

她说,自己将继续在“扶智”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上一条: [ 会员陈亦摄影作品《驻村干部——穿黄背心的民建会员陈胜》 ]
后一条: [ 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信托董事长翁振杰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