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会员黄德利:牵 “羊” 引航,助村民共赴富路

作者:黄舒    来源:大足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5-29

“进入夏季,黑山羊食欲下降,可多喂新鲜青草、苜蓿、胡萝卜等青绿食料。”连日来,大足区民建会员黄德利一边走访农户,一边耐心讲解黑山羊养殖的注意事项。

大足黑山羊作为重庆市大足区唯一的畜牧特色产业,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种之一。为保护这一优质品种,大足实施了“借羊还羊”、专家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养殖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村民的养殖热情,年平均出栏黑山羊稳定在20万只以上。

畜牧兽医专业出身的黄德利,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投身于畜牧兽医工作。每日穿梭于养殖户家中,为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已然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写照。因工作表现出色,2009年,黄德利被委任到国有养殖企业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这个新平台上,他怀揣着将大足黑山羊这一“国宝”转变为村民“致富宝”的梦想,全力以赴。

为实现这一愿望,黄德利主动担当“服务员”角色。他牵头举办大足黑山羊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养殖户免费提供涵盖技术指导、配种、销售等在内的“全套服务”。同时,推出“借羊还羊”养殖模式,即农户可向保种场免费借羊,母羊产羔后,待羔羊长大至相同体重,归还相同数量羊只即可,此举免去了农户的资金负担,促使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养殖村民增多,大足黑山羊的知名度和科学规范养殖技术亟待提升。黄德利积极履行民建会员的职责,利用走村入户了解养殖户情况的契机,与群众深入交流,并撰写了《关于大力发展大足黑山羊产业的建议》《关于建设大足黑山羊餐饮文化风情小镇(一条街)的建议》《发展黑山羊产业,打造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多篇提案、社情民意等。

这些提案和社情民意,引起了相关部门对大足黑山羊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地政府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助力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黄德利也积极行动,联系科研院校专家教授来大足考察,共同探讨保护和发展之策。

期间,黄德利牵头建立大足黑山羊保种场,开展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建议将大足境内的铁山、季家、高升、中敖、三驱、石马等镇划定为保种区,杜绝无序杂交。面对部分人提出与外来黑山羊品种杂交的想法,黄德利据理力争:“纯正血统的地方山羊品种,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必须全力守护。” 最终,经多方努力,他赢得当地支持。历经多年保育选种,大足黑山羊品种渐趋稳定。

2015年,在黄德利等人倡导下,大足开始给大足黑山羊“选美”,通过举办“赛羊会”实现科学保种选育。在每年的“赛羊会”上,编好序号的“候选羊”在主人带领下,如模特般踏上红地毯。专家评审从大足黑山羊的体型、神态、动作等方面综合打分,评选出“羊王”和“羊后”。黄德利表示:“这些‘羊王’‘羊后’体貌特征最接近纯种大足黑山羊,举办‘赛羊会’旨在让养殖户学会鉴别,引导他们有意识地选育、提纯、复壮。”结合普查情况,根据大足黑山羊的年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及窝平产羔数等数值制定等级评定表,数值越高代表品质越好。而通过每年举办的“赛羊会”,能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养殖户轻松学会鉴别。黄德利欣慰地说:“以前是评委评,大家看。现在养殖户也能‘点评’,说明大家渐渐懂行了。”

作为大足黑山羊保种场技术负责人,黄德利持续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主持、参与、实施大足黑山羊科研、试验、保种、推广等科技项目20余个,并探索出“养殖—有机肥—牧草”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

如今,大足黑山羊一产产值已超6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在畜牧兽医界辛勤耕耘28年,黄德利始终坚守在养殖生产第一线。他表示,市场在变化、环境在变化、岗位在变化,但矢志发展大足黑山羊的信念从未改变。在民建会员的履职道路上,他将继续为大足黑山羊产业的腾飞贡献力量,引领群众走向更富裕的生活。


上一条: [ 万州会员冉光莲:以乡愁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
后一条: [ 万州民建会员助力万州烤鱼“出海”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