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会员助力巴蜀石窟焕采留痕
作者:秦雯 来源:大足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6-11
2024年3月至2025年5月,大足民建会员唐长清跟随大足石刻研究院专门工作小组,持续奋战近400天,开展对即将面世的《巴蜀石窟全集》四川境内石窟的田野调查与图版拍摄工作,为巴蜀石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添砖加瓦。
此次调查覆盖了四川的南充市、遂宁市、内江市、广安市、自贡市、泸州市、广元市、宜宾市等地。工作小组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深入各地,共调查石窟寺遗址100余处,拍摄重要遗迹70余处,其中包含国保7处、省保24处、县(市)级30余处,累计拍摄石窟图片10000余张。

唐长清在此次工作中承担着后勤保障、清理文物、搬运设备等重要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千头万绪,他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日提前规划好行程路线、食宿安排,确保工作小组的日常运转高效有序,让其他成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调查和拍摄中。在清理文物时,他格外细致认真。石窟历经岁月洗礼,表面布满灰尘与污垢。唐长清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巧,小心地清理着每一尊造像、每一处石刻,尽可能还原它们原本的面貌,为拍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搬运设备的工作也不轻松,沉重的拍摄器材和相关工具,需要他一次次地搬上搬下、运进运出;但他毫无怨言,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力量保障着设备的及时到位和安全使用。
唐长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的默默付出为整个调查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巴蜀石窟全集》是一项针对川渝地区石窟文化遗产开展的系统性保护与研究工程。该项目以文献抢救与学术研究为核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多元记录方式,编撰出版涵盖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学术著作。同时,项目着力打造数字化保护体系,建立综合性石窟文物数据库,系统展示巴蜀石窟从初创到成熟时期的艺术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体系。该书计划于2027年出版,出版后将成为我国首部系统性呈现巴蜀石窟艺术的全景式档案。相信在众多像会员唐长清一样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巴蜀石窟的独特魅力将得以更全面地展现给世人。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