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会员刘西玲:逐梦路上的多面人生

作者:李健    来源:涪陵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7-2

刘西玲作为民建会员、瑞玲祥公司掌舵人,她的每一步都踏出坚实有力的回响,串起了事业、责任与担当的精彩篇章。

 

创业:崭露头角

在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人手不足,刘西玲必须同时承担多面角色:既要亲自做销售,主动拜访客户、寻找渠道、维护关系,也要关注整体运营节奏,兼顾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也正是在这些与客户持续互动、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积累中,她逐渐提升了对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的敏感度,敏锐地察觉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市场对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真实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瑞玲祥不仅逐步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多数人停留于产品本身时,刘西玲便提出“传承涪陵味道、讲述涪陵故事”的品牌定位,确立了以文化驱动品牌的基本方向。她带领企业逐步从基础销售型运营,转向内容化、品牌化发展。业务也从最初的餐饮与食品销售,延展至结合地方文化的特色食品打造、地方特产礼盒、企业定制等多个方向。她意识到,食品不仅是味觉体验,更是连接人与记忆、人与故事的桥梁。在长期实践中,瑞玲祥逐步建立起以“地方文化+健康食品”为核心的品牌识别。

经营:打造特色

随着企业的发展,刘西玲逐渐加强品牌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连接,先后推出了“涪陵故事”礼盒、“涪州人文宴”、“涪州八景”系列书签与故事卡片等产品。她带领团队深入挖掘涪陵本土文化,用心创新,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产品中,让每一件食品都成为涪陵文化的传播者。其中,“涪州人文宴”被涪陵区商务委员会颁授“涪陵特色人文宴”,2024年当选“重庆渝味360碗体验店”,并在2024重庆市榨菜产业集群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这类结合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逐渐在市场上形成辨识度,受到本地消费者的欢迎,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的关注,成为涪陵文化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

在经营模式上,刘西玲大胆尝试“线上+线下”融合路径。在线下,她开设了堂食餐饮小店,让顾客现场品尝产品、直接感受食材与味道的真实表达;线上则搭建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消费者便捷购买。她还持续优化售后服务机制,注重与客户的长期互动与反馈,使得产品品质与口碑不断提升,带动瑞玲祥在更广泛市场中的稳步成长。

 

担当:承担责任

在农业合作方面,刘西玲作为区人大代表和民建会员,始终关注企业对社会的长期责任。在新推出的汤圆产品线中,她采取与农户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结合“榨菜-玉米”轮作机制,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获”,既帮助农民稳定种植、提高收入,也拓展了涪陵榨菜这一地域食材的使用方式和市场空间,让地方农产品具备更多应用可能与更高附加值。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妇联组织的社区慰问、养老院走访等公益活动,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持续传递回馈社会的行动力。

在食品安全方面,刘西玲始终认为,用心制作的好食品,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负责。2024年,她因病开始接受长期治疗,进一步加深了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在她看来,食品的品质不仅关乎味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企业于2025年投入近百万,实现了从家庭式小作坊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型,持续坚持使用优质原料,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非必要成分,努力把安心、健康的食品送到更多人手中。

履职:为民服务

在参政议政履职过程中,刘西玲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民生问题。她深入社区、企业调研,了解群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将这些问题整理成议案、建议带到两会。2025年,她带着自主研发的榨菜汤圆产品亮相涪陵两会,并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代表接受媒体特别采访,成为地方品牌与履职实践融合的生动注脚。从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到优化营商环境,她既是日常实践的亲历者,也是意见建议的提出者,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参考,切实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上一条: [ 铜梁民建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 ]
后一条: [ 万州会员冯林:以公益之笔,绘就责任画卷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