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宸:央行和人民币的命名者(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这位就是央行首任行长、央行和人民币的命名者南汉宸。”在重庆白象街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解说员向参观者娓娓道来。今年12月1日是央行成立74周年纪念日,首任央行行长的中共党员、民建会员南汉宸的故事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
“不能各带各的钞票进北平”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节节胜利,使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解放区之间贸易往来多了起来,各方对成立一个能够统一华北、华东及各解放区财经工作金融机构的要求十分迫切。
为适应这一形势,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以董必武为主任,南汉宸等为副主任的华北财经办事处,并责成南汉宸负责着手筹建全国统一的国家银行。
12月2日,董必武将南汉宸拟定“中国人民银行”名称的报告电送毛泽东。
董必武电文中央请示说:“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
毛泽东阅后,递给坐在桌子对面的周恩来。
周恩来看后说道:“南汉宸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和货币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像八国联军那样,各带各的钞票进北平。”
毛泽东听了笑道:“情形还真有点像八国联军进北京。我们晋察冀用的是边币,晋冀鲁豫用的是冀南币,山东用的是北海币,东北用的是东北币,西北用的是农民币,一旦打进天津、北平去,可不就是七八种货币一起上市嘛!不过,现在就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是不是为时还过早了一些,同意先行准备,名称就定为‘中国人民银行’。”
“我们的货币就叫‘人民币’”
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意见回了电报。董必武收到中央回电,立即将南汉宸找来说:“现在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是早了一点,但我们准备工作松懈不得。工委已经研究,从明天起,挂出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你就牵头做筹备处主任。”
南汉宸说:“现在要做的准备工作有,搜集所有的统一货币发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区的发行指数,筹备起足够的发行准备金。还要确定出几种票面,各种票面的金额与价值含量,还要设计出票版图案,选定好纸张等等……既然中央和毛主席都同意我们的意见,统一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那我们的货币就叫‘人民币’了。”
董必武听了点点头说:“这个名字很好,说明了我们银行、我们货币的性质。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的、部门的,而必定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嘛!”
由此,“人民币”成为我国的法定货币名称。
从央行行长六年 创建中国金融事业
经过一年准备,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宣告成立,总行设在石家庄。南汉宸成为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从1948年至1954年,南汉宸在人民银行行长的岗位上工作了六年。他把各解放区的银行统一为人民银行,六大区成立区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区设支行。同时,建立各专业银行,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加上农村信用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南汉宸组织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事业,在军管会领导下接管国民党的各个省银行,对民族资本家的银行、钱庄则加以接管改造,对原来银行则保留其编制和名称,先行改造。在南汉宸主持、引导下,早在1952年12月,全国金融系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胜利完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改造任务的行业。
南汉宸成为了中国人民金融事业的创建人之一。
(原载2022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中国新闻报》“同舟纪事”)
上一条: [ 团结就是力量一一记涪陵高笋塘社区战疫实况 ] |
后一条: [ 南汉宸:央行和人民币的命名者(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