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怎样过春节

作者:赵宾    来源:北碚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1-20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的“过年”泛指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其间,迎新春有很多传统习俗、礼仪和方式。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发起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和孙起孟,坚持以新的方式方法过年迎新春。

 

黄炎培:《快乐啊!北京过新春》的“三热爱”

1949年1月29日,《黄炎培日记》载:“今日为阴历元旦,门内揭示:‘新新年,过去了;旧新年,不拜年。’”

1951年2月6日,春节,黄炎培携夫人姚维钧于南京在陈毅的陪同下,参观“伟大的祖国”展览会,黄炎培游览“总统府”西园后感慨,“可爱的园林,可喜的晴雨”,附《西园题诗》:

池馆无声人色新,群英邂逅及嘉辰。

栖檐莫管留残雪,已喜秧歌送早春。

当晚,陈毅设宴邀以茅台酒题画诗。黄炎培赋诗:

万人血泪雨花台,沧海桑田客去来。

消灭江山龙虎尽,人民胜利且干杯。

姚维钧合诗:

廿年久别雨花台,为访将军踏雪来。

抗美援朝成大计,人民胜利且干杯。

1960年2月28日,春节,全国人大一部分代表在民族饭店团拜、会餐。黄炎培发言说:“亲爱的姐妹弟兄们!人们天天吃饭,为什么今天特别快乐?人们年年过春节,为什么今年过春节特别快乐?必须认识我们这群人思想上有共同倾向,就是共同热爱祖国、热爱同胞。我个人过了八十多个春节,每一春节,祖国怎样?同胞怎样?只有解放以来,祖国兴起来了,同胞站起来了。特别是这个春节,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为的是什么?我写的诗《快乐啊!北京过新春》,中间三句话——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维钧同志添上一句:热爱党。同志们!我们依靠党,我们要一切贡献给党。连我生命都贡献给党。贡献给党,就是贡献给国家、给人民。同志们!我辈举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胡厥文:春节向岳父拜年成就“机器大王”

1918年,胡厥文从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学习机械毕业后,志愿到汉阳铁工厂当工人。1919年春节,胡厥文向时任同济医工专科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常务董事长的岳父沈恩孚拜年。谈话间,沈恩孚说起同济医工专科学校里的机械、电器、木工三个实习工场的德籍主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而被遣送回国,致使工场无人管理,显得十分混乱,沈恩孚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发愁。

当沈恩孚听了胡厥文在汉阳铁工厂当学徒工的收获和“实业救国”的理想时,眼睛顿时一亮,问他是否愿意回来试试这三个实习工场主任一职。胡厥文欣然同意。

胡厥文上任后,点燃整顿纪律、杜绝损公利私和增加工场收入“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出了胡厥文在同济医工工场的威信,使工场很快起死回生,也成就了他机械工业事业的基础。

1921年,胡厥文变卖了祖传的土地,在亲友资助下,于次年元旦,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新民机器厂。以后,胡厥文又陆续创办合作五金厂、黄渡电灯公司、长城机制砖瓦公司、石城窑厂等企业,成为“机器大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厥文组织工厂内迁,接受了大量的军需订货,有力地支持抗日前方,为抗战作出贡献。

1939年11月,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去胡厥文所办的合作五金厂,了解到该厂正在生产炸弹弹尾和引信等军用产品时,大加称赞。周恩来欣然为工厂题词:“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第一要义”。董必武、邓颖超也分别挥毫写下了“在极艰难的条件奠定新中国工业的基础”和“合作奋斗,发扬生产”的题词。

1944年春节,周恩来多次到沙坪坝土塆胡厥文家中探望,送去延安的小米和红枣,鼓励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抗战到底,为国家和民族多作贡献。后来胡厥文回忆这段过往时说:“我有幸同他(周恩来)几次恳谈,听他对国内形势的透辟分析,不觉耳目一新。”

 

章乃器:春节期间“旧政协会”的斗争

1946年1月8日,民建举行茶会招待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及各界人士,报告民建成立经过,向政协会提供初步意见。章乃器代表民建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八条初步意见。

董必武对民建向政协会议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民主建国会对协商会议的初步意见,首先在《新华日报》登载,可见我们对贵会的态度。”并表示“贵会所提的意见,大体与本党向协商会所提出的相同。”

1946年1月31日,是腊月二十九,历时21天的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为庆祝政协会议的成功,促使会议上五项决议贯彻实施。2月2日这天正好是正月初一,由政协陪都各界协进会、民主建国会、中国劳动协会等23个团体发动组成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筹备会。筹备会推举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章乃器等20余人组成大会主席团。邀请政协全体代表莅会指导,请政协代表孙科、邵力子、周恩来、董必武、沈钧儒、李烛尘等到会演讲。

10日,正月初九早晨8时许,国民党御用团体的打手刘野樵等,纠集特务数百人抢先进入会场,占据了大会主席台及其周边地方,拉来一个未经大会邀请的军乐队坐在主席台上。

大会总指挥李公朴刚到会场,刘野樵就蹿过去提出大会总主席问题。李公朴答:这不是我个人可以决定的事情,待主席团人员到齐后共同商量。接着刘野樵又急不可耐地找章乃器,正纠缠间,一个打手对着章乃器破口大骂,并挥拳打去,被旁人拦住。

正当大会主席团与刘野樵商谈主席问题时,主席台四周的特务打手高声起哄:“开会!开会!”主席团推章乃器向台下解释:开会时间未到,政协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尚未到齐,请稍等片刻。市商会秘书周德侯、国民党市党部科长庞仪山等趁着台上台下的混乱状况,抢夺了播音器。章乃器出面与特务交涉,首先被打。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等多人被殴伤。正当暴徒、特务行凶的时候,周恩来、冯玉祥等赶到,特务暴徒四散而去,史称“陪都血案”。

血案发生后,章乃器等立即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血案真相,指出“光明终要战胜黑暗”,表达了为民主而奋斗的决心。章乃器在为民建起草的各种文件和声明中,坚持争民主、反内战的正义立场,反对美国政府介入中国内战。

 

施复亮:新中国第一个春节携子登天安门城楼

据商务印书馆《施复亮年谱》、重庆历史名人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图片展》载,1950年2月18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的新年初二,52岁的施复亮携儿子施光南登天安门城楼并合影,这给10岁的儿子施光南从小就根植下热爱中国共产党、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

1953年5月1日,施复亮携儿子施光南登天安门城楼,见到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亲切地称“施存统同志!”(施复亮原名施存统),并与施复亮父子亲切握手。

回到家,施光南写下:

时刻看看这双手,想想做得够不够。

领袖温暖记在心,永远跟党向前走。

 

孙起孟:过年从不讲究及“三不”作风

孙起孟一生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不收礼、不吃请、不祝寿的“三不”原则养成了廉洁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家里日常所用的床铺、桌椅、书柜,多是20世纪50年代初政协机关配置、60年代折价卖给个人的老式家具,坏了修,修了用,舍不得丢掉。

据孙起孟生前秘书郭粟讲,孙起孟几乎没有年节、节假日的习惯,把生活当成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事业生活。一次腊月迎新年,晚辈们闹着去徽菜馆吃家乡菜。菜还没上齐,孙起孟对厨师说:“给我下碗面条吧!”孙起孟吃罢面条,就工作去了。

孙起孟的孙女孙钢回忆说:“爷爷和奶奶对春节过年从不讲究,家里不聚会,大年三十家里从来没有聚过。爷爷把工作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孙起孟在生活上始终坚持低标准,在工作上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他把毕生精力用在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上,他在政务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长期以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无论冬夏,他都在凌晨4时左右即起来,当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坐在书桌前开始工作学习了。

一次,孙起孟住院正赶上生日,一位领导人去看孙起孟,怕孙起孟批评,就没有带花篮果篮之类的,只带了一枝玫瑰花来。告别时,孙起孟说:“我这人你看了,你的花我也看了,带回去吧。”孙起孟不过生日在高级领导中是很特别的,熟悉孙起孟的领导都知道这事,所以不会触这个霉头。有新调任的领导不知此事,以过生日名义送来的东西,孙起孟一律让退回。有人就此发问,这样是否有点不近人情?孙起孟说,当领导的会有人以各种理由来送礼,劳民伤财,所以我不过生日。

2006年1月22日,腊月二十三,95岁高龄的孙起孟在医院休养。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去看望孙起孟,高兴地对他说:“今天是小年,我给您拜年,我有几件事跟您说。第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您是有功劳的。”“我们党再大,党员在全国人口中还是少数。我们要坚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外干部,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您提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已经写入宪法,您的建议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孙起孟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是很成功的。”

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孙起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该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

 

来源:2023119日《团结报》“文史周


上一条: [ 归侨陈乃昌:追随周恩来的岁月 ]
后一条: [ 2023年的第一场雪,你来了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