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好“大环境”与“小气候”
当前,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结构差异性和区域波动性较强,持续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我们要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作用,着力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小气候”,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强化财税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实体经济低成本发展。围绕实体经济生存发展需要,出台具有联动性、配套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降低厂房建设和租赁环节税费税率,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设备投资和升级的政府补贴力度,调整社保政策,降低劳动力成本。多渠道增强融资服务能力,促进信贷合理增长,拓展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注重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好各类创新平台,对高成长性企业贷款融资提供贴息支持,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减轻企业成本压力。
强化技术创新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引领示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大数据、物联网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兴业态和产业为重点,设立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和服务中心、“两化”融合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心等支撑服务机构,建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项目库。
强化公共行政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梳理和规范审批办理时限等,编制审批目录和流程图,严格执行一般事项超时默许制度,对重点投资项目试行会议联合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拓展完善地方性网上办事大厅和基层网上办事站,实现除涉密事项外的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扎实开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工作,健全完善涉企收费政策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强化生产要素服务保障能力,为实体经济高效运行提供便利。深化电力、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加大创新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用能、物流、通信等成本。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把要素保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组建专门的协调服务机构,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领域如国土、供电、环保、税务等方面,采取扶持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水、电、气、讯等要素硬件设施与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考虑、系统规划、一体实施,提高基础保障水平,形成通力协作、多方联动的服务保障格局。
(来源:七一网官方账号:七一客户端)
上一条: [ 渝北民建界别政协委员调研中小学生膳食情况 ] |
后一条: [ 扎实调研 反复论证 民建北碚区委会政党协商建真言献良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