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笔记|杨光:“好的提案”是怎么炼成的
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以及政协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政协提案有委员个人提案,委员联名提案,界别、小组、联组提案,党派、团体提案,专门委员会提案等形式。
政协提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严肃性。政协提案是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特有的一种民主权利,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提出的,每件提案都需要经提案委按照有关规定审查立案和交办,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
2.规范性。提案的提出和办理,都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
3.广泛性。提案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案工作涉及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和党政部门等众多单位和个人。
4.经常性。政协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闭会后提出,不受时间、内容、人数的限制。
5.协商性。政协提案是“书面的意见和建议”,审查权属政协提案委员会。
6.多层次性。政协提案可以个人或联名提出,也可以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等名义提出。
7.反馈性。政协提案交办后要求必须答复。
8.灵活性。政协提案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较之法律监督更直接、更便捷。
9.高层次性。政协提案不同于一般群众监督,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比群众监督更具权威性,更深刻有力,影响更大。
写好提案是一门艺术。因为“写什么、如何写、怎样写才能达到资政绩效”是政协委员“不停的作业”。如何用1500字、“三结构”模式(问题、分析、对策)呈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切实体现“精准题材、深透调研、凝练文字、独到见解、可行建议”,应当成为我们念兹在兹、剑及履及的努力方向,不然很难收到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决策参考的效果。
一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与党政工作合拍,与改善民生合拍,与自身优势合拍。选择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这是提案选题的重点。选题立意要高,要紧跟时代,着眼大局,突出重点,选择一些关系全局性、战略性及综合性的比较重大的课题来研究。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关于代表提案的审查报告》,其中郭沫若作为领衔提案人和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谭平山、蔡廷锴、陈叔通,以及总工会、青年团、文联的首席代表等44人联名提交的一件重磅提案《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获得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交由本届政协所选举出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执行。是什么样的“一号提案”如此有分量?且看它的全文,131个字符,但却观点鲜明,言简意赅: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正式成立,拟请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名义急电在开会中的联合国大会或用宣言普告全世界,否认国民党反动派的代表权,并要求重新由人民中国派遣代表参加,在人民中国正式代表参加大会之前的所有国民党反动派代表的发言、提案及所能有的关于中国的决议,一概否认。这44位提案人,分别来自18个单位,覆盖了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等五大界别。“这些提案人都是在20世纪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很有政治头脑。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件提案,是非常重要的、众望所归的。这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呼唤,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唤。”
“二胡一响,必有戏唱”,讲的是民建胡厥文和胡子昂。1979年,历经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我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劳动就业渠道狭窄。当时,包括回城知青、留城待业青年在内的全国待业青年有2000多万。“二胡”联名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1979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广开就业路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高度肯定,有关政策和办法相继出台,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当年全国就安排就业人数达900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就把以前积累下来的待业青年基本安排完毕。这“二胡”还是邓小平请“五老吃火锅”的成员,邓小平正是认真听取了“五老”的意见,提出要落实原工商业者的政策,现代化建设“钱要用起来,人也要用起来”。
二是求真务实,深入调研,“跑”出好提案,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是提案工作的强力支撑。要精心准备、不要粗枝大叶;要深入基层、不要浮光掠影;要广纳善言、不要主观随意。坚持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据,析之有理,建议可行,落实有效。写好提案必须掌握“带露珠、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要坚持“无调研不提案”理念,真正走出去“摸实情”,用脚步丈量土地,把接地气、有温度、最鲜活的基层声音传递上来,直面社会热点和痛点问题,以真知灼见助力问题解决。
著名爱国主义者,中国工矿泰斗,现代能源工业奠基人之一,现代石油工业创建人之一的孙越崎就“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三峡工程问题”多次实地调查,对上马三峡工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并附上了详细建议,提出“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特别是在防洪问题上,要防止等待三峡工程和有了三峡工程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他还就发电、航运等问题指出,发展电力要水火结合,因地制宜,长江流域水电开发要先支流,后干流,在泥沙问题未解决前应先整治航道。在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孙越崎以其高度的责任心,提交了一份亲笔撰写的长达四万八千字的意见书,综合了三峡论证意见及四川和长江流域各地水利、能源、生态环境、地质等方面专家与世界银行专家的意见。其中的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三峡工程建设论证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作出了贡献。孙越崎语重心长地表示,自己“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并响应‘知情出力’争取做党的诤友的号召,以九十三岁老人,一颗赤子之心,率直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恳切地欢迎批评。”他曾说:“我是一个搞事业的人,所以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为国家着想,要负责任。”
三是精心打磨文字,久久为功,“磨”出好提案。宏观课题要子题化,即所谓虚题实作,大题小作。同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冷点”问题进行研究,发挥好拾遗补缺的作用。提出一件好提案不容易:需要信息收集、整合、提炼的功夫,需要专业知识和开阔视野,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一件好提案也很容易:只需要一颗解决问题的心。在助力大江大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某党派中央长期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十年磨一剑,围绕长期关注的课题,持续深入调研,每年抓准、深挖一个方向,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提案建议。2003年,组织调研组赴三江源地区(“三江”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考察,就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问题提出建议,推动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行动。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围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建言。2017年,确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课题组,从源区扎陵湖鄂陵湖出发,多次前往川甘青接合部,沿黄河几字弯走过宁蒙晋陕,下壶口入滩区穿过豫鲁大地,一路奔赴黄河入海口,先后开展了15次调研,300余位党派内外专家参与其中,形成了一系列基础扎实的议政建言成果,《关于推进黄河淮河流域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关于开展河流健康管理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提案》等接续提出,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积极、持续贡献着力量。
四是严把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选”出好提案。一件好提案的“出炉”同样离不开甄选。按照提案遴选原则和流程,通过发布指导选题、征集提案材料、遴选成熟稿件等步骤,规范程序,从初始选题即锚定提案方向。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带有方向性、现实性、预见性影响和制约全局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心选题。为拓宽提案材料来源,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联合,发挥党派专门委员会在提案工作中“专家库”“人才库”的作用,提出提案素材。严格甄选提案,对收集整理的提案素材,组织力量进行内容查重,杜绝文稿剽窃、抄袭和过度引用的提案文稿入选,对于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文稿打回“原籍”修改后再报,经过严格遴选,将备选提案文稿集中专家专干进行修改。
“选”是高质量的前提,“改”是高质量的要求。在体制机制方面形成初步筛选修改、统稿会遴选修改、部门同志交叉修改、专门集中修改、部门负责人统一修改、分管领导把关修改、办公会议研究、专题会议审议决定的“八步”把关、改稿流程。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家与专干相结合的统稿队伍。每年一次的统稿会“封闭”进行,先由分管参政议政工作负责人做动员、讲政策、作辅导。由党派专门部门组织、邀请部分成员专家、地方参政议政骨干参加的提案选改小组,按提案内容分成若干小组,组长由专家担任,对提案材料进行集中讨论修改。专家专干们改稿时,要查阅大量政策文件、了解各方面情况,深入研究,反复推敲。有时,一位专家在统稿会期间只打磨一篇稿件。在这样漫长线程、时间跨度之下,一件件合格规范、甚或优秀重要的提案被“生产”出来。提案是产品,又不能拘泥流程,最深厚的脑力、腿力,最广泛的相关意见、共识凝聚,最严格的选题与修改,打造出一件件于中心、于发展、于大局有助有益的千字提案,融入发展洪流。
五是定位清晰,体现优势,标定自身提案建言的坐标,既考虑代表本领域、本界别人士的意愿特色,又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优势。政协委员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保持自身的界别代表性,发挥其在界别中的模范引领以及民意代言作用。其代表性,可以大于界别,以至于代表更大范围人民群众的民意,却不应小于界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这就要求界别委员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不但深入了解本界别的情况,也要注意广泛听取人民内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职。关键是“三个找准”,找准在大局中的位置,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自觉地把界别的工作、把界别作用的发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按照大局之所需、群众之所盼、界别之所能这个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真正把界别的特色彰显出来,把界别的优势发挥出来,为改革发展稳定积极作为。
从自身的优势领域中选;从自身熟悉的问题中选;从自已所联系群众的反映中选,这样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以比较小的精力而获得较大的成果。隔行如隔山,只有结合本职,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提出精品提案。提出精品提案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需要从自己最了解、最熟悉的领域多动脑筋、深入调研,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要从最熟悉的领域和问题入手。提案要真正能够问题抓得准,建议和意见提得到位“深”而“准”,还是要扬长避短,侧重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政协委员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这样才不会说外行话,不会提出水平不高甚至闹出笑话的提案。
(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副主委 杨 光)
上一条: [ 抓好源头常监督 当好碧水守护人 民建重庆市永川区委会组织界别政协委员集体巡河 ] |
后一条: [ 民建涪陵区委会召开提案信息工作推进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