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团结奋斗共绘同心圆——民建与重庆理工大学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此重要时刻,回顾党的历史、回顾民建先贤与党同舟共济的历史、回顾重庆理工大学与民建携手共进的历史,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优秀民建会员浮现在眼前。
一、锻戈铸剑消灭敌寇,励精图治壮大兵工——重庆理工大学首任校长、民建会员李承干
李承干,爱国主义实业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兵工界的国宝”。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央执委。1951年6月,李承干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其后当选民建中央委员、常委。1955年,国家计量局成立,经周总理提名,李承干成为首任局长。
李承干出生于1888年,时值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孱弱不堪,一大批匡时济世的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李承干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17岁进入湖南省立实业学堂学习,立下“以从事实业来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李承干东渡日本求学12年,回国后又苦苦探寻10年,最终选定兵工事业以圆报国之梦。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他振臂高呼“开工第一、出货第一”“抗战不能等”,率领第21厂职工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把重机枪年产量提升了600%,当时全国近三分之二的枪炮弹药产自第21厂,创造了军工历上的奇迹。李承干先后9次获得政府嘉奖,时至今日,两岸兵工界人士都把李承干先生祭奠为“先贤”。
正是有一大批像李承干先生这样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才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李承干出生教育世家,对兴教育人有着特殊情感和独到见解。他认为“教育不仅为教导他人,且宜严教自己”,强调“盖理论与实际相辅而行,方有成就”;他要求学生“自尊自重、陶冶品德、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锻炼身心、与时俱进”。李承干担任第21兵工厂厂长后,改良工人补习班,一砖一瓦创建了重庆理工大学 前身——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并亲自兼任学校校长。
作为校长,李承干不仅为办学事务殚精竭虑,还为孕育学校精神煞费苦心,“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优美旋律就是他邀请留日同学、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和著名曲作家贺绿汀共同创作的校歌。至今,李承干校长的一心为国的实干精神和“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仍然激荡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重理工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校在老校长的带领下,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师资队伍愈发精良,许多学生毕业后考取了“同济高工”、“中央工校”,学校不仅为兵工事业培养人才,也为地方工业发展输送力量,这也成为了“重理工”写在血脉基因里的重要符号。
二、一份提案连递十年,争光贡献实至名归——首届“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民建会员韦云隆
2007年是民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韦云隆第10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10年来,韦云隆每年都会拿出近10份提案,而其中又必有一份是关于立法保护三峡生态环境的。一份提案连递了十年,韦云隆并不失望。“今年时机更成熟了,希望能梦想成真。”韦云隆说。
1998年,韦云隆当选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集多年对三峡工程的思考,他提交了一份关于立法保护三峡水资源的提案。这份提案入选全国政协当年的“国事建言”文集。不过,有人对韦云隆说:“想法很好,但可能为时尚早。”
“如果时机未到,我就该促成时机到来。”此后,韦云隆每年都会到库区调研,对最初提案进行补充完善,再提交大会。这份提案的关注范围,也从水资源扩大到整个库区生态,从重庆库区扩大到长江全流域。
之所以十年坚持不懈,因为在韦云隆看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库区生态环境高度关注,但是,保护力度还不够,保护措施还不够“强硬”。“现在的三峡,实质上就是一个水库,但我们仍然还把三峡当作一条河在保护。”韦云隆说,现有法律严禁对水库进行污染,而河流却允许一定量的排污。要改变这一局面,韦云隆认为,必须为三峡库区“量身”立法。
这,就是韦云隆,认准一件事可以一干就是十年。
韦云隆教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公费留学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199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第一、二、三届重庆市政协委员。2002年任重庆工学院(现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学院院长。
回国后的30多年里,韦云隆投身科研,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努力工作服务地方发展。韦云隆教授于2004年荣获2003年度“重庆争光贡献奖”,2007年被评为“重庆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2019年获得“日本外务大臣表彰”,以表彰他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显著成绩,和争取重庆入选日元贷款“日中环境示范城市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回归工程”,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海外留学、工作归国人员,开辟了西部省市引进留学人员的新思路。
三、发挥党派特色优势,同心服务最大民生——巴南民建会员企业举办重庆理工大学专场招聘会
作为经济界别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建重庆理工大学支部一直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落实落地。2022年以来,支部教学一线的会员纷纷反映,由于新冠疫情叠加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支部及时向学校统战部和民建巴南区委会汇报了这一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充分了解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民建会员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2022年6月15日,民建巴南区委会组织会员企业在重庆理工大学举办了“助力梦想,共赴未来”专场招聘会,与学校共同搭建了一座畅通学生与企业的双选桥梁。
招聘会当天到场的企业30余家,提供包括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会计、统计、质检和行政等200多个岗位。经过学校宣传、推荐,400余名学生参加了双选,当天约110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新时代赋予民主党派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近年来,民建巴南区重庆理工大学支部在民建巴南区委会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始终以党为师,积极践行“四新”“三好”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着眼点”“结合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刻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坚定信念。
上一条: [ 建机制 明责任 抓落实 推动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工作创新见效 ] |
后一条: [ 学好新理论,用好新方法,做出新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