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李子病害 避免果园重大损失 北碚民建专家工作站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作者:任猛    来源:北碚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3-29

“阳春三月,既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美好时节,也是果树病虫害易发多发时期。不到李园现场去仔细走访检查一番,我心里不踏实呢。还请尽快安排一个时间。”3月21日晚上,北碚民建专家工作站“上马台村李园优质高产定点帮扶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晓林,在帮扶项目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对此,北碚民建专家工作站高度重视。为将定点帮扶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到位,经过简要协商就达成共识。于是,3月22日上午,专家工作站副站长陈文银就与果树专家李晓林专程赴北碚区澄江镇上马台村千亩李园现场,对高接换种李子的生长情况和1200亩李园进行认真走访检查。

“高接换种李子的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生长态势相当好,已经抽出新梢20厘米左右。但发现全村李子树患了一种严重的病害——李袋果病,发病率在40–50%。”李晓林对上马台村委会副主任袁强介绍道:“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严重影响李子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可能颗粒无收,建议村委会予以高度重视。”

李袋果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子囊菌门的李外囊菌(又称李囊果病菌),主要危害李、郁李、樱桃李、山樱桃等。病果畸变,中空如囊,故因此而得名。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枝梢呈灰色,略膨胀,组织松软;叶片在展叶期开始变成黄色或红色,叶片皱缩不平,似桃缩叶病。该病在落花后即显症,初呈圆形或袋状,后渐变狭长略弯曲,病果平滑,浅黄至红色,皱缩后变成灰色至暗褐色或黑色而脱落。5-6月份期间,病果、病枝、病叶表面着生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裸生子囊层。病枝秋后干枯死亡,翌年在这些枯枝下方长出的新梢易发病。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没有清园,没有用石硫合剂等农药对树体消毒杀菌。

“希望村委会组织果农立刻清除李袋果病。”李晓林从专业视角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一是尽快剪除发病较重的枝叶、病果,进行集中处理,控制病菌传播蔓延;二是在全园喷洒两次杀菌剂进行控制;三是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势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四是采收后结合冬季修剪,收集病枝、病果、落叶集中烧毁;五是重视冬季清园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铲除越冬菌源,减少发病几率。

“幸好你们这次走访检查及时发现了李袋果病,并传授了清除及预防方法,不然我们果农就惨了,最少都会损失500万元以上。非常感谢!”袁强表示,村委会将予以高度重视,马上组织果农按李老师的要求对李袋果病进行处理,且提醒果农加强日常管护。

鉴于上马台村留守人员太少,且多为60岁以上老人,劳动力严重不足,清除李袋果病的难度可能较大的现状,陈文银和李晓林还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澄江镇上马台村千亩李园李袋果病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分别报送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和区人大帮扶集团。

“在开展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工作实践中,要取得真正实效,我们必须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加强常态化巡回检查,开展专业化咨询指导。”陈文银对此次的事情深有感触地说:“否则,若忽视一个细节或稍有疏忽,就可能让业主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上一条: [ 民建江北区法律专委会为会员疑难案件提供专项法律咨询 ]
后一条: [ 深入企业调研实际问题 提振信心破解发展难题 民建璧山工委开展走访企业活动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