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军:深山养鱼人,养出热产业

作者:郑维山    来源:江北区    点击数:1081    更新时间: 2022-8-4

从高处俯瞰城口县蓼子乡明安村,一排排高山鱼塘横向而立,一尾尾虹鳟鱼时而觅食,时而嬉戏,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片片水花。

“这些鱼儿长得还可以,鱼鳞有光泽,比较健康。”7月25日,民建江北区委会主委江智一行赶赴明安村,关心会员企,“巡视”鱼池。民建会员、重庆市鲲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红军十分感动,一边忙试验示范,一边介绍情况。

“我们24小时高山冷泉水注入,随时监控水温和氧气含量。”

“虹鳟鱼属鲑科冷水性鱼类,养殖条件高,需要低水温、低气温。明安村水质好,全年水温9-13摄氏度,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养殖虹鳟鱼。”

“这种鱼味道鲜美,口感Q弹,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尽管深山养鱼千头万绪,但一聊起在明安村的冷水鱼养殖和“鱼”产业的发展,宋红军就不知不觉眉飞色舞起来。

据介绍,早在2013年,在家人支持下,宋红军就在明安村利用深山天然溶洞形成的常年冷泉水和60亩偏僻滩涂,修建起了标准养殖池,探索虹鳟鱼的养殖。目前,虹鳟鱼年销售已达400吨。

“说起容易,做起难”,处理虹鳟鱼的养殖水体十分不易。水池不仅要保证“温”“养”条件,还要隔绝河谷、坡地的自然雨水,避免山洪暴发。宋红军讲起因突发山洪卷走的上千条虹鳟鱼,就十分痛心。

“当然,最难的还是虹鳟鱼育苗”。好环境,要配上好品种。“我们曾经专门引入丹麦、挪威、美国等地的优质虹鳟鱼鱼卵。”

虹鳟鱼孵化喂养采用全封闭陆基循环水养殖,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发售的每一批鱼苗,都委托第三方进行环保安全检测,确保不影响和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资源。

“养殖虹鳟鱼盈利了,我自己也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我们有两个方向,一是准备深加工生产虹鳟鱼产品,二是发展更多的当地人参与虹鳟鱼养殖。”在宋红军的带动下,蓼子乡还将投资1.3亿元扩建冷水鱼标准养鱼池及发展文旅产业,带动村民一起搞养殖求发展。“每年会实现30万尾虹鳟鱼幼苗孵化,1200吨小虹鳟鱼的产能发展”。

“我们为当地人主要输出虹鳟鱼养殖技术及幼苗”“目前,我们创新研发的高山养殖虹鳟鱼育苗技术,孵化成功率达80%”“下一步,重点实现虹鳟鱼育苗技术国产化”“我们已经研发解决了1千克以下活鱼长途运输和城市自来水条件下的暂养问题”。宋红军介绍到,现在虹鳟鱼已销售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各大城市,深受顾客喜爱。

虹鳟鱼的产业发展,除了养殖就是产品的深加工。宋红军修建厂房,引进设备,调试生产虹鳟鱼开袋即食休闲食品、精炼食用油、大规格开片封装和鱼预制菜等新产品,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扎根明安村的虹鳟鱼产业技术全才。2023年,虹鳟鱼加工产品,预计年产值将实现4000万余元。

明安村,正在形成从孵化养殖虹鳟鱼到加工销售的一条成熟产业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虹鳟鱼养殖版图扩展到乡村休闲旅游”,利用城(城口)开(开州)高速贯通带来的机遇,融合打造虹鳟鱼观光农文旅项目,真正带动明安村的整体发展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有信心带领明安村的乡亲,搞活这条虹鳟鱼的产业发展链,走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的生态致富路。”宋红军坚定地说。


上一条: [ 立即响应!民建会员夏瑞洪带领团队分赴江津5地驰援,共同抗疫 ]
后一条: [ 民建会员勇救落水少年 ]

[打印]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