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黄炎培的深厚情谊(下)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5年7月,毛泽东与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在延安叙谈,诞生了著名的“窑洞对”。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展,毛泽东与黄炎培真诚交往,虚心听取这位“诤友”的意见和呼声,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一段佳话。
团结一心 “不会变成美帝的工具”
1949年8月5日,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企图拉拢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各民主党派,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人民日报》先后刊发新华社评论文章《无可奈何的供状》及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社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文章,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这些文章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各民主党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场讨论和批判中来。
8月21日,黄炎培在《人民日报》发表《我对美国这份白皮书的看法》,指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失败的原因就是“它太看不起中国的老百姓”,“民主个人主义”这个名词“已够滑稽了,拿来侮辱我们各党派更不成话”,各民主党派绝不会如它所愿的。
8月24日,民建以发言人名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声明指出:“白皮书上所提的发展‘民主个人主义者’的好梦是做不成的。”如果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当做好对象,那美帝又将多犯一些错误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会变成美帝的工具”。
民建这份声明发表当天,毛泽东即致函秘书胡乔木,要求将其“全文文播、口播,并播记录新闻”。并于当日致函黄炎培,盛赞“民建发言人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极好,这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用是极大的,民建的这一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了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黄炎培接信后受到很大鼓舞,给毛泽东复信致谢,表示“希望主席时时指教”。
收到复信后,8月26日,毛泽东又致信黄炎培:“8月24日大示敬悉,很高兴。民建此次声明,不但是对白皮书的,而且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发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极有利于今后的合作。民建办事采用民主方式亦是很好的,很必要的。此种方式,看似缓慢,实则迅速,大家思想弄通了,一致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毛泽东在短短三天时间里两次亲笔给黄炎培写信,对民建的声明给予极高评价,这对民建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润之主席”与“任之先生”的诤友之交
毛泽东经常与黄炎培叙谈,有时已至夜深,黄炎培从睡梦中被唤起,赴中南海丰泽园与毛泽东晤谈。有很多次,黄炎培从毛泽东处回来后仍兴奋不已,虽已至深夜,还伏案疾书。
黄炎培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毛泽东的政策并非件件都理解和同意。对于若干政策——有些甚至是重大政策,黄炎培若持有不同意见,有时会当面提出,有些是去信表达,有些则回避口笔交锋,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在这个方面,黄炎培堪称是一位肯谏、敢谏的典型。正因为此,黄炎培被称作中国共产党人的“诤友”。
(原载2023年12月25 日《中国新闻报》 “同舟纪事” )
上一条: [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深厚情谊(上) ] |
后一条: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民建南岸七支部新会员参加2023年度总结大会有感 ] |